0%

2023年终总结

  2023年,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一年,也是我稍显笨拙的一年。在这一年里,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也放弃了很多东西,人生正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。

在2020年,也就是我20岁的时候,我感觉自己已经能够隐隐约约看见30岁的自己,我为自己描绘了一幅10年后的景象,我曾幻想10年后的自己会在什么地方、会与什么人交谈,而在这之后的每一年,我都会询问自己离想象中的那个世界更近了吗。

2023年年初,是国内疫情刚刚解封的时间,那段时间我待在海南。如果不是偶然翻出自己曾经的照片,我可能想象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美好,甚至是未来的我都会羡慕以前的我。

在海南的时候,我可以驰骋在无人的环岛旅游公路上,也可以去到人迹罕至的海边,我经常在骑行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发呆,思考未来。小的时候,我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小孩。长大之后,似乎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,内心会驱使我作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。

后面时间来到2月份,我在匆匆忙忙中回到北京,开始了新的学期。在新的学期里,我本来以为学校会留给我们很多时间去实习,但事实是没有。大三下学期的课业压力并没有比之前少多少,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仅少,而且零碎,我在匆匆忙忙接了一家公司实习之后,又匆匆忙忙的辞了职,前后只有一个多星期。后来,我回想起我之前的同学告诉我说,他曾尝试大三不去上课,看看究竟能不能通过学校的考核,最后的结果是他通过了,于是我也照做了。在整个大三下学期,我都放弃了听课,我感觉这些东西毫无意义,或者说意义不大,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课。如果因为上课而损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另一段时间,那么上课就是一种罪过。

再后来,我时常假设,假如我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,我最希望完成什么事,是某一科考到100分吗?还是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?

等差不多快忙完学校的事情,我就急不可耐的去了一趟深圳,因为深圳对于我而言是一座年轻的城市,它充满了魅力。正如我会把城市比如人生的某一个阶段,北京是老年,稳重;上海是中年,成熟;深圳是青年,莽撞。年轻就应该拥抱莽撞、拥抱风险,不是吗?我们并没有多少年轻的时间。

后来,随着国内经济的下行,我也越来越能感觉到互联网行业所迎来的寒冬,但这并不能阻止我投身这一行业。相反,在我看来危机会孕育改革,而改革会促进发展。如果不是我们遇到了困难,那么改革不会轻易推进。世界是动态的,曾经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事情,都会随着危机的到来而被一一改革。

时间流逝,然后转眼间就到了6月份,我鬼使神差的接到了米哈游的实习offer,于是我决定去上海、去米哈游。不过在此之前,我对于这家公司的了解并不是很多,我既不是二次元,也不玩游戏。

米哈游事实上可以算是我的第一份互联网行业实习,我在最开始打算在这里作出一番精彩的表现。但事实是,在公司中新人总会显得笨拙,尤其是像我这样之前并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的新人。在米哈游,尽管我保持着对计算机的热爱,但我还是经常感觉到跟不上开发节奏,我对于公司的索取远比我给予公司的多,我很感激在米哈游遇到的人和事。

我在米哈游待了半年。在经过半年的相处后,我知道自己需要重新启程,人生就是这么分分合合。米哈游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或许是它的研发理念:Something new. Something exciting. Something out of imagination. 我们可以做出让用户觉得新奇、有趣而且超出想象的作品。

在米哈游的时候,我在业余时间写了两款应用,然后将其开源在GitHub上面,收获了一些关注度并创造了一些社会价值。我有时候在想,为什么是我?

在学校的时候,我想的更多是如何开发一款程序让学生们能够使用;但是当我进入社会之后,我发现我最应该开发的是一款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程序,中国很大,假设每10万中只有1人会使用我的程序,那么用户也有1万。如果这个世界上可以多一款让人们惊喜的应用,那么那个开发人员就是我,这是我的使命,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实现,世界属于实践者。

在上海的半年时间里我还去了一趟迪士尼,但迪士尼给我感觉是毫无乐趣,我甚至后悔当天没有多写两行代码,这让我忍俊不禁。

最后,写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想说的了,希望自己能够在 2024 年依旧保持对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世界的好奇,就像20岁时的自己。

-- 文章结束 --